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。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。本文《感恩节的由来中英对照》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下更多关于感恩节的内容!

  乘 “五月花”来到这个国度的旅行者(朝圣者)原本是英国分离者地下教会清教徒,他们的家在英国,因不堪忍受国内的宗教迫害,他们逃亡到荷兰。在荷兰,他们享受了更多的宗教信仰自由,但最终却意识到在荷兰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对他们的主的亵渎。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,他们与伦敦贸易公司协商,由该公司资助他们到美国。在这趟旅途中,船上只有大约1/3的乘客是清教徒,其他大多数人并非分离派清教徒,而是公司雇佣来保护其利益的人员(契约奴)。

  1620年 12月11日,旅行者们在“普利茅斯石”登陆。他们的第一个冬季是灾难性的,第二年秋天来临时,原来的102名乘客只剩下56人。但1621年他们获得了大丰收,这些幸存的殖民者们决定和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91名印第安人一起飨宴庆祝。他们相信,若没有当地居民的帮助,他们是不可能度过这一年的。这次节日的盛宴不仅仅是一个“感恩”仪式,它更像英国传统的丰收庆典。庆典持续了三天。

  总督布雷德福派了“四人捕鸟队”去捕捉野鸭和野鹅。我们现在并不能确定是否有野生火鸡在当时的筵席上,但筵席上肯定有鹿肉。当时,朝圣者用“火鸡”一词来代表各种野禽。

  现在,几乎每家感恩节餐桌上都有南瓜馅饼――感恩节的另一种主食。但在当年的第一次庆典上却不可能有这种食品。因为面粉奇缺,所以面包、馅饼、糕点等食物都没有。但他们却吃了煮南瓜,并用收获的玉米制成了一种油炸面包。也没有牛奶、苹果酒、土豆和黄油。没有驯养的奶牛,自然没有牛奶;而新发现的土豆被很多欧洲人认为是有毒的。第一次庆典上有鱼、草莓、豆瓣菜、龙虾、干果、蛤、鹿肉、李子等。

  紧接着的第二年(1622)却没有举行“感恩”庆典。到了1623年,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,朝圣者们聚集到一起,举行了虔诚的祁雨仪式,刚好在第二天,一场充沛的大雨从天而降。威廉布雷德福总督宣布再次庆祝感恩节,并再次邀请了他们的印第安朋友。之后数年无感恩节,直到1676年6月,感恩节才再次被提出。

  1676年6月20日,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理事会召开会议,以确定如何最好地表达他们的感谢好运使得他们的共和国牢固建立。通过一致表决他们指示爱德华罗森总统,宣布六月二十九日的一天感恩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感恩节庆祝活动可能不包括印度人,作为庆祝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殖民者战胜“野蛮的土著人的认可,”

  今年感恩节,约有4000万只火鸡在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难逃成为餐桌佳肴的命运。

  作为美国国家的自豪和美国家庭价值观念的象征,火鸡当之无愧。但火鸡又是如何跻身为感恩节的餐桌经典呢?

  成功既不是一蹴而就,也不是命中注定。如今已经无法确定最早吃火鸡习俗是否是来源于1621年丰收庆典中清教徒和万帕诺亚格人共享的火鸡大餐。当时,野生火鸡数量较多;移民领袖威廉布拉德福德(William Bradford)在日记中提到那些火鸡“数量繁多”。但是,日记仅存的篇幅中关于这次大餐的记录仅有四个男人去“捕鸟”,而这种猎物既可以指鸭子或是天鹅等所有禽类。

  1777年开始,美国国会宣布将感恩节设为国家的传统节日,与此同时美国国徽也应运而生,不过由于火鸡形象不够正派,并没有当选国徽标志。当时设计国徽时参考了这么几种鸟类:公鸡、和平鸽和鹰。最终,美国国徽委员会接受了查尔斯汤姆森(Charles Thomson)于1782年提出的使用秃鹰图案的建议。

  然而,两年之后,本杰明富兰克林(Benjamin Franklin)在自传中写道他怀疑当初的决定是否有误:“我不希望秃鹰成为我们国家的象征。这种鸟道德败坏,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大多数秃鹫都是穷途末路,而且往往很肮脏。”与之相反,富兰克林写道,而火鸡则是一种“更容易被接受的鸟类虽然有那么点平庸而愚笨,但是却能代表着勇气。”

  富兰克林的无心赞美使得火鸡的形象有所转折。19世纪,火鸡作为廉价肉类产品为广大美国人购买,成为了畅销品。到了1869年,美国作家哈里耶持比彻斯托(Harriet Beecher Stowe)在其作品《老镇居民》(“Old Town Folks”)中提及旧时的感恩节情景,“火鸡,鸡肉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蔬菜,种类繁不胜数,凡是美国土地能长出来的东西都摆在了餐桌上。”

  尽管火鸡的餐桌地位傲视群雄,但是它的形象仍然无法企及狼、熊及北美野牛。19世纪美国诗人中鲜有讴歌火鸡的,不过倒有一位从火鸡找到灵感进行创作,他就是美国民间作家詹姆斯惠特科姆莱利(James Whitcomb Riley 1849-1916),他的作品有《安妮》(“Little Orphant Annie”)。

  莱利写过如下经典诗句:“当冷霜初降,南瓜与饲草披上一层白衣,/慵懒的雄火鸡发出咯咯的叫声啊,这叫声在我心上敲出一串声响,好像大钟滴滴答答,”也许这些诗句让其他诗人觉得关于火鸡已经无可再写了。

  直到20世纪人们对火鸡的印象才从火烤肉饼食材中有所改观。如果说1968年百老汇音乐剧《承诺,承诺》(“Promises, Promises”)可能被人们所淡忘,但其中第一幕美轮美奂的歌舞片段“火鸡藏好”( “Turkey Lurkey Time”)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合唱团曲目。

  1983年,在英国一档游戏竞赛电视节目《家族财富》(“Family Fortunes”)中,火鸡创造了历史。参赛者要利用火鸡来回答三个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问题,例如“说出人们去海滩要带的东西。”不过火鸡真正火起来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中,美国全国广播公司(NBC)的情景喜剧《老友记》(“Friends”)在该剧第五季第八集中,火鸡成为了传奇的伟大存在。没有人想到像剧中的乔伊(Joey)那样能够把脑袋塞到火鸡肚子里。

  感恩节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、最美国式的节日,它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。

  家庭盛宴是感恩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。全家人围坐在饭桌边一起祈祷,愿上帝施与永不停息的恩惠。这也让身处异地的亲友欢聚一堂,同庆美好时光。

  传统的填制火鸡让每个餐桌生色不少,南瓜派、酸果沙司、玉米更是那天必不可少的菜肴。虽然历史学家没有证据证明在第一个感恩节时人们就吃火鸡,但没有火鸡的感恩节是不完美的。

  感恩节那天进行的巡游仪式大概始于林肯总统时期,而且这天被宣布为法定节日。隆重的巡游仪式是显示国家军事力量和严明纪律的一个方式,但这样的巡游主要目的是振奋国人,为大众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。现代的巡游活动还加入音乐节目,众多名人也参与其中。

  感恩节观看美国国家足球联盟的橄榄球比赛也是一个习俗。底特律雄狮和绿湾包装工队之间的传统比赛至今仍然保留着。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比赛之一就在感恩节这天举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