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嗪类药物一般是指抗组胺药物,主要是抑制血管渗出,减轻组织水肿,临床应用广泛,常用的有异丙嗪、氯丙嗪等,具有抗过敏、止晕、降温、镇静、止吐、镇痛的作用。

  1、抗过敏:丙嗪类药物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,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,抑制血管血液渗出,缓解平滑肌收缩或痉挛,减轻组织水肿,常应用于荨麻疹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血液制品的过敏反应等;

  2、止晕:丙嗪类药物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不适,如若晕车、晕船、耳石症引起的眩晕等,起效比较快,效果比较好,可以较快缓解不适;

  4、镇静:由于丙嗪类药物降低了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,因此具有催眠、助眠作用,多数用于手术前后,也可用于精神亢奋患者的镇静治疗;

  5、止吐:丙嗪类药物可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,减轻恶心、呕吐症状,多用于麻醉、手术后、药物、癌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、呕吐;

  6、镇痛:丙嗪类药物主要用于术后镇痛,也可与等药物合用,进行癌性疼痛控制。

  需要注意,丙嗪类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,常见有口干、上腹不适、运动迟缓、不能久坐等,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肝损害、阻塞性黄疸等。